兰亭智永书画院

兰亭永兴寺——永欣寺——云门寺——智永大师

云门寺与《兰亭集序》

 

 

 

    世人都知道世上曾有过骄若天仙、游如神龙的《兰亭集序》真迹,然,它生于绍兴,失于绍兴,是为书坛千古恨。
云门寺在绍兴平水镇秦望山麓脚下。一座普普通通的寺庙,香火不旺。寺里的一些残垣断壁,斑驳廊柱显出它的岁月沧桑,透着千年风尘,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。
    杜牧有诗: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”云门寺有1600余年的历史,是目前为止整个绍兴最古老的佛寺之一,并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显赫位置。它的创建和闻名与几代大师有着深厚的渊源。据南宋《嘉泰会稽志》载,云门寺原为王右军旧宅。取名为云门寺,因东晋义熙三年(公元407年)的某一天,天空突现五色云彩,晋安帝下诏建此寺,云门寺遂为晋代名噪天下的佛刹之一。历朝曾先后将寺名更名为永欣寺、拯迷寺、淳化寺等,至明代才又复名云门寺,沿用至今。云门寺与唐宋诗人王勃、李白、陆游等有密切联系,陆游青少年读书处“云门草堂”即在云门寺副寺广福庵内。据陆游《寿圣院记》,云门寺盛极时“缭山并溪、楼塔重复、依岩跨壑、金碧飞踊,居之者忘老,寓之者忘归。”至北宋时还逐渐扩建了三个副寺。
    云门寺就象一个沉睡千年的博物馆,随意翻看一段历史,都让人叹为观止,而最让人惊叹的是一个历史故事,可以说这个故事一直湮埋于盛唐文化的光辉之下。一代君主李世民竟用如此卑劣手段,窃取本应属于王氏传人之书艺瑰宝。近日翻看《四库全书》,参考唐人张彦远所撰的《兰亭记》,方才知晓云门寺那段伤心旧事的诸多细节。
   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(公元353年)暮春三月初三,莺飞草长,惠风和畅,一代书圣王羲之和孙统、孙绰等四十二人宦游于山阴兰亭,行修禊之礼。曲水流觞之后,王右军借几分醉意,挥笔制序,兴乐而书,所用宣纸为蚕茧纸,所用笔为鼠须笔,所书《兰亭集序》共二十八行、三百二十四字,字字遒媚劲健,绝代无后。文中最多为“之”字,共二十个,但书圣写来字字都有变体,没有一个类同。待羲之酒醒,再看此序也自觉神奇。日后他照着修禊时所书的样子,写过数十本,然而再也没那日的神来之笔。羲之自己也十分珍爱,此后该帖就如宝贝一样代代相传。

 

 

 


    此帖历经南朝宋、齐、梁、陈和隋,最后传至羲之七世孙智永手上。智永是羲之第五子王徽之之后,徽之也是当年参加过兰亭修禊之事的四十二人之一。智永和他兄弟惠欣年轻时就一起落发出家,兄弟俩出家的寺院就是今日云门寺,当年被梁武帝赐名为永欣寺,之所以称为永欣寺,是因为武帝称颂兄弟俩崇尚佛教,于是各取两人法号中的一字为名。智永俗号永禅师,毕生精力苦练书法,终究也成一代书法大家。相传智永就在寺中的永欣书阁上临摹先人真草书帖,三十年不下阁,所练秃的笔头都被放进一个大竹篓里,这种竹篓体积有一石之多,等到练满五个竹篓,已过了三十年。如此,智永禅师在永欣阁上所写的真草千字文共有八百多本,当时浙东诸寺院都各施一本,也可算是当时难求的书法精品。
    智永禅师年近百岁乃终,临终时将《兰亭集序》传给了弟子辩才。辩才是梁朝司空昂的玄孙,俗姓袁。他博学多才,琴棋书画样样尽通,每每临摹先师的书贴,几乎能以假乱真。其书艺大名闻名遐迩。辩才一直十分珍爱师傅留传下来的羲之亲传真迹,为了藏宝,就在所寝的方丈室内梁上凿了一个暗槽,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它收藏起来。
    到了唐贞观年间,辩才禅师已是八十老人。唐太宗李世民在施政之暇,特别喜爱研习书法,尤其喜欢临摹王右军的行书,对书圣存于世上的真迹几近购买和征募殆尽。当时书坛盛传《兰亭集序》之精妙,太宗到处寻访、苦苦追索,才知此书在云门寺的辩才和尚手中。太宗大喜,降诏将辩才禅师请进宫内佛殿,对他尊敬有礼,厚待有加。太宗还亲自前来请教佛法,如此几天后才委婉地问及《兰亭集序》真迹一事。但是,辩才却一口咬定说:“启禀圣上,贫僧实不相瞒,以前侍服智永先师时,的确曾见过这本宝帖,但自从先师圆寂后,这本宝帖就在料理后事的过程中不幸遗失了,几次寻找均不得。”太宗问不出所以然,只好将辩才放归越中。此后太宗思帖之心越甚,细细推敲,觉得这帖在辩才手里应是八九不离十,于是又降诏召辩才进宫,再问《兰亭》一事,但辩才还是原来那几句回奏。如此三番,第四次时辩才推辞年事已高,不肯再出寺门。
    太宗不得宝帖,寝食无味,一天对左右大臣说:“在所有书法大家中,朕最偏爱王右军,而在右军的所有真迹中朕又最偏爱《兰亭集序》,为了得到这本帖子,朕真是日思夜想啊。现在,辩才和尚年事已高,他留着此帖又有何用?朕想乘他还在世上,派一位有智有谋的人替朕想方设法将它取来,也好了却朕的一个夙愿。”
    尚书右仆射房玄龄是太宗的心腹大臣,他早已洞悉太宗心思,听这一说就上奏道:“臣听说过监察御史萧翼这个人,是先朝梁元帝的曾孙,现在魏州莘县任上,颇有才华,而且足智多谋,臣以为此人可以担当重任,只要计谋得当,定能不负使命。”
    太宗大喜,当下宣诣召见萧翼,萧翼似有备而来,不慌不忙地回奏道:“启禀圣上,此事如若公事公办,让臣前去降诏硬取,臣以为一定办不成。臣以为应微服私行才行。同时还得给臣预备下二王的一般帖子三、四本。”太宗依计,都给他准备妥当后,萧翼就改头换面地骑马出发了,行至湖南湘潭时,又改坐商人的船,一路南下。
    到了越州后,萧翼改穿极其宽大的黄色长袍,模样象一位清贫潦到的书生。日暮时分进了云门寺,一直沿着长廊假装观摩壁画,经过辩才禅师的起居室时,就驻足徘徊。辩才远远地看见这位装束迥异、不同寻常的来客,就上前问道:“你是何方施主?”萧翼不慌不忙地上前行礼道:“弟子是北边来的,带了些蚕种来卖,不曾想进了贵寺,游历参观,不觉被深深吸引,现在又幸遇禅师。”一番寒喧后,两人都觉得话语十分投机。辩才邀请萧翼进入禅房,一起围棋操琴,品茗说书,从拉家常扯到天文地理、文学历史,谈兴越来越浓,最后竟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。不觉天已大黑,辩才说:“老僧今日有幸与你说道,自有白头如新、倾盖如旧之感,虽是初交,但一见如故,远胜别人旧交,从今往后,你我之间不要再有什么隔阂,你到我这里来,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好了。”于是就让萧翼留宿在寺内。还特意拿出初酿的新酒,款待远方来客。酒酣兴乐之后,请萧翼一起与他赋诗助兴。辩才首先探得一个“来”字韵,于是就举杯赋诗曰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初酿一缸开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新知万里来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披云同落寞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步月共徘徊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夜久孤琴思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风长旅雁哀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非君有秘术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谁照不然灰
    萧翼探得“招”字韵,就接着赋道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邂逅款良霄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殷勤荷胜招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弥天俄若旧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初地岂成遥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酒蚁倾还泛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心猿躁似调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谁怜失群翼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长若叶风飘
    两诗惺惺相惜,却都有相知恨晚之意,索性通晓不眠,长夜尽欢。

 

 

 

 

    第二天,萧翼将要辞别而去,辩才说:“你有空再来便是了。”过几日,萧翼带着美酒佳酿前来,两人又是尽兴作赋,乐此不疲。如此一而再,再而三,诗酒会友,不觉已是半月有余。一天,萧翼拿出一幅先祖梁元帝所作的职贡图给辩才看,辩才一看,赏叹不已,随即话题转至评书作画上来。萧翼故意说:“弟子先祖传有二王的楷书真迹,我从小贪玩,未能好好研习,不过这次来随身带了几本帖子。”辩才高兴地说:“那好,你明天把它拿来让我瞧瞧。”
    第二天萧翼果然来了,向辩才出示二王的帖子,辩才细看之后,笑了笑说:“此书倒的确是二王真迹,但算不得上乘作品。贫僧倒有一副真迹,颇有些不同寻常。”萧翼心中狂喜,却不动声色地问道:“何帖?”辩才自豪地答到:“《兰亭集序》”。萧翼一听,故意笑道:“这本帖子弟子早有耳闻,但是世间传说几经离乱,早已散失,你那本一定是民间临摹的膺品罢了。”辩才急道:“差矣,此帖是我先师智永禅师生前珍藏的传家之宝,他临终之时亲手将此帖托付于我,这中间再无其他环节,哪有半点差错?你要不信,明日可给你开开眼界。”
    第二天,萧翼依言而来,辩才早已亲自爬上屋梁从暗槽中取出宝帖。萧翼看完之后,仍指着帖上的瑕庇对辩才说:“你看,果然不出我所料,是一件民间临摹的膺品,写得如此参差不齐。”辩才反驳道:“此话又差矣,如此书法乃上乘功夫也。”俩人为帖子的真伪争论不休。
自从将宝帖示于萧翼后,辩才不再将它放还梁上暗槽内,而是与萧翼的几本二王帖子一起随意放置于书案茶几上,每日空暇之时,便在窗下临摹数遍,足见其老而好学也。自那以后,萧翼还是常来常往,寺院里的大小僧侣弟子都不再对他有猜忌之心,任其进出自由。
    一日,辩才外出到绍兴五云门外灵汜桥南,为一户叫严迁的人家做佛事,也许正是机缘奇巧,天助萧翼。他来到辩才房前,对辩才弟子说:“我在禅师的房里遗落一方帕子。”弟子为他开了房门,萧翼独自一人进了屋里,心狂跳不已,终于发现辩才案上端放着那本朝思暮想的《兰亭集序》,于是将它连同自己带来的几本二王书帖一并拿了,急急离去。
大功告成,萧翼便赶赴永安驿站,告诉驿长说:“我是御史,奉诏来此,要报你们都督齐善行”。善行闻报,飞马而来,拜谒萧翼,萧翼因此出示圣旨,并将详情告诉于他。善行便迅速派人去寺里召辩才。辩才此时仍在严迁家里,突然听说官府召见,不知所以然。禅师心中疑惑但也只好跟随而去,猛一见,御史大人就是自己的忘年之交萧生,心中掠过一丝不安,但听萧翼说道:“晚生是奉诣前来取那《兰亭集序》的,现在《兰亭集序》已在我手上,因此召你来告知实情,并从此和你辞别,万请前辈鉴谅。”辩才一听此话,恍然大悟,不觉脸色大变,一口气扪在心里,顿时昏晕过去。醒来时,已是黄昏时分,只见辩才吐出一口殷红鲜血,仰天长叹道:“愧对先师哪!”
    萧翼当晚就从驿站出发,一路快马加鞭,直奔京都长安。见到太宗后,将智取《兰亭》的过程如实禀报。太宗大喜,盛宴庆功,一干人全都得到犒赏。房玄龄因推举有功,赏绵段千匹,萧翼因此被提升为员外郎,加封五品,并赐金瓶、银瓶各一,珍珠玛瑙若干,宫庭良马两匹,豪宅一处。太宗最初对辩才老僧十分恼怒,想要怪罪下去,转念一想,辩才已是耄耋老人,不忍心对他用刑,最后反而萌生了慈悲之心。几日后命越州府赐给辩才绵段三千匹,谷三千石。辩才不敢不接,但也不敢为已所用,后来就用此财物在云门寺建起了一座三层宝塔。此塔便是后人称为的辩才塔,建造很为精致完美。辩才每每睹物思情,常常老泪暗垂。
不久,辩才得了重病,竟不能咽饭,只喝点薄粥,到了这年年底,终究郁郁而死。
    再说,太宗自得了羲之《兰亭》真迹,心愿终了,把玩之余,命宫中书人赵模、韩道政、冯承素、诸葛贞四人各自临摹了几本,以赐给皇太子、各位王爷和一些重臣。贞观二十三年,太宗圣躬欠安,临驾崩前,在玉华宫含风殿对儿子高宗说:“朕有一事相求。朕知道你一向忠孝,总不会违朕心意吧?”高宗哽咽流涕,附耳受命。太宗长叹一声说:“这一生中朕想要得到的都得到了,《兰亭集序》就是其中的一件宝物,朕想让它跟我一起同去。”高宗连连叩首,此后真的将此宝帖随仙驾一道葬入太宗玄宫。
    后人从此再也见不到羲之的这本堪称书法史上的传世经典之作,后来就连当时赵模等人临摹的《兰亭集序》也成了稀世之宝。
岁月无情,历史为证,再忆那段旧事,再见云门寺,只觉那斑斑遗痕似留先人余恨,那智永禅师三十年苦练之书阁、那留有书翰墨香的献之洗砚池,更有那至今还留着塔基的辩才塔等等,此恨绵绵无绝时,但等世人重凭吊。

 

 

    作者介绍:雨亦奇,省作家协会会员。写作者,不管是业余的还是专业的,都希望读者多多益善,实现写作的愉悦。在互联网时代,开一个公众帐号,拿出电脑中积累的作品与朋友分享,并不是一个奢望。工作可以无关风月,生活尽可以山色空濛雨亦奇。 

 

版权所有:绍兴兰亭智永书画院  技术支持:绍兴凯渥人力资源有限公司
地址:绍兴县兰亭镇(娄宫)永兴寺内 电话:0575-84601470 浙ICP备18019835

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57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