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亭智永书画院

王羲之与戒珠寺

    王羲之是绍兴的文化名人,但其实他在绍兴的生活时间并不是很久,然而因为曲水流觞、因为天下第一行书《兰亭集序》,王羲之和绍兴再也分不开了。王羲之是琅琊临沂人,即现在的山东临沂。自永和六年(公元350年)他由护军将军出为右军将军、会稽内史后,才开始定居在会稽。五年之后,王羲之辞官退隐到剡县(今嵊州)金庭,过着访友、采药、吟诗、喝酒的闲散日子,游历东南山水、结交尘外僧道,至东晋穆帝升平五年(公元361年)卒,葬于金庭山。现在王羲之的墓依然在嵊州,在墓的旁边也已经按照旧貌修建起了金庭观,一年一度的国际书法朝圣节就在这个地方举办。据有关资料记载,这个金庭观原本是王羲之的家,是舍宅为观的。

    舍宅为寺观的事情,王羲之在绍兴城里也已经有了先例了。戒珠寺就是王羲之舍出住宅而建起的,说起来这里面就有一个故事了。
    相传王羲之有两样所好,一是爱鹅,一是癖珠。王羲之为了让十指灵活有力,增加书写的气势,他随身都佩带一颗晶莹剔透、珠润玉圆的明珠,不时握在手掌中,来回摩挲。一天,王羲之手搓明珠站在池畔观赏白鹅戏水,忽然家僮通报一位僧人前来造访,王羲之随手将明珠放在桌上,与这位僧友叙谈。其间,又有人来见王羲之,王请僧人稍候,出去会另一客人。回来后,桌上的珠子却不见了,王羲之就怀疑是这位尘外之人,欲心未净,虽不便明言,但脸上流露出鄙夷之色。僧人见状,顿感冤屈,却有口难辨,只好怏怏而去……这位僧人无端遭此不白之冤,伤心过度,竟然茶饭不思,没多久就以“坐化”为名,不吃东西饿死了。
    没想到,王羲之家中的一只大白鹅突然也病怏怏的不吃不喝,没几天死了。家人感到奇怪,剖开鹅的肚肠,竟发现了那颗明珠。原来那天大白鹅误把明珠当饲料吞进肚里了。王羲之非常难过,深感自己错怪了那位僧友,悔恨交加,十分悲痛,自己竟然为了一颗俗物,而怀疑、伤害自己最真挚的朋友,实在太卑鄙了。自此他戒绝了玩珠之癖,为了纪念这位清白的僧人,于是就把整座住宅和田园的山林一并捐给了佛门建寺庙,并亲笔为寺庙题写横匾“戒珠寺”,悬挂门上,用来悼念僧人也告诫自己。
    他将住房改建成“戒珠寺”,表示以失落明珠的事件为教训,对朋友应以赤诚相待,不能轻易怀疑人家,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。后王羲之西归,其子遵乃父遗命,将尸体涂以火漆,继续尽其职守,奈火漆难以防腐,后遂以塑像代之,故与他寺独特。而寺起名为“戒珠”,一是取《法华经·序品》中“精进持净戒,犹如获明珠”之禅意,二是阐明舍宅之本意。

版权所有:绍兴兰亭智永书画院  技术支持:绍兴凯渥人力资源有限公司
地址:绍兴县兰亭镇(娄宫)永兴寺内 电话:0575-84601470 浙ICP备18019835

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571号